Pavel Durov:叛逆苏联小孩到 10亿用户的 Telegram 创始人

· 一周一人

Pavel Durov 是怎么成为 Pavel Durov 的?

Pavel Durov,这个被戏称为“俄罗斯版扎克伯格”的家伙,是Telegram的创始人兼CEO,一个以隐私为信仰的科技狂人。他从一个安静的苏联小孩,摇身一变为亿万富翁,打造了VK(俄罗斯最大社交网络)和Telegram(全球用户超10亿的加密聊天app),还顺手颠覆了俄罗斯的社交生态。社会上对他评价两极:一方赞他为自由斗士,特质是极端独立、隐私至上、反权威;另一方说他太固执,像个数字游牧民,总在和政府玩躲猫猫。他的成就包括让Telegram成为抗审查利器,却也让他卷入无数官司。总之,这哥们儿的人生像他的app一样——加密、安全,但总有黑客想破解。

下面,按时间线拆解他的成长轨迹,每段先来个一针见血的总结,看看哪些小事和大转折把他塑造成今天的“隐私幽灵”。

  1. 1984-1995:出生在苏联,童年意大利漂流,家庭学术氛围点燃好奇心和国际视野。
    Pavel出生于1984年10月10日的列宁格勒(今圣彼得堡),那时苏联还摇摇欲坠。他的父亲Valery Semenovich Durov是语言学博士,圣彼得堡州立大学古典语言学系主任,写过一大堆学术论文;母亲姓Ivanenko,有乌克兰血统,家族在基辅有亲戚;哥哥Nikolai Durov是数学天才,拿过多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,后来还搞到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双博士。祖父Semyon Petrovich Tulyakov是二战老兵,在列宁格勒前线打仗,受伤三次,获红星勋章和卫国战争勋章。4岁时(1988年),全家随父亲工作移居意大利都灵,那里他上小学,学意大利语,接触西方文化——这让他从小就适应多国生活,不像典型俄罗斯小孩那么“本土”。11岁(1995年)回圣彼得堡上学,家庭的书卷气和祖父的军旅故事,让他养成严谨和反战心态,早早对权威有点小叛逆。
  2. 1995-2002:青少年时代自学编程,哥哥影响下钻研逻辑,奠定技术 geek 基础。
    回俄后,Pavel在圣彼得堡普通学校和实验中学就读,成绩拔尖,尤其语言和数学。他从青少年起自学编程,11岁就开始敲代码,哥哥Nikolai的数学天才光环让他迷上逻辑和加密——小时候俩兄弟常一起搞小项目,这培养了他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癖。没啥惊天动地事件,但这些宅家coding时光,让他从文科生转向tech,养成“自己动手”的独立特质,避免了俄罗斯90年代经济乱局的负面影响。
  3. 2002-2006:大学读语言专业,却搞论坛网站,初尝创业甜头,融合人文与科技。
    18岁入圣彼得堡州立大学,主修英语和翻译(跟爸一个学校),但他不老实,创建了大学论坛spbgu.ru,让学生吐槽分享——这小玩意儿火了,积累了用户经验,让他意识到社交平台的潜力。期间遇上前妻Daria Bondarenko(后来生俩娃),也结识未来VK合伙人Vyacheslav Mirilashvili和Lev Binzumovich Leviev,后者介绍他看Facebook。毕业时22岁,这段混搭文科和自学编程的日子,让他特质更鲜明:人文敏感+技术狂热,拒绝纯商业化。
  4. 2006-2011:22岁创办VK,快速扩张成俄罗斯社交霸主,学会商业博弈和反权威。
    毕业就和伙伴创立VKontakte(VK),9月beta上线,10月注册域名,2007年1月公司化。用户从0到2007年7月的100万,再到2008年4月的1000万,12月超Odnoklassniki成俄第一社交网,估值30亿美元。为什么成功?抓住了俄罗斯青年对本土平台的渴求,加上哥哥的技术支持。他拒绝早期收购,培养了“守住控制权”的特质。2011年(27岁),俄议会选举抗议时,拒警要求删反对派页,发狗狗照嘲讽——这小举动让他成自由象征,但也树敌。
  5. 2011-2014:VK巅峰到崩盘,28岁拒收购捐维基,30岁拒FSB被炒,学会流亡和隐私信仰。
    2012年(28岁),拒Mail.ru收购,发中指照回应;捐100万美元给维基百科,秀公益心。2013年(29岁)卖12%股份给Ivan Tavrin(后转Mail.ru)。2014年(30岁),拒FSB提供Euromaidan示威者数据和封Alexei Navalny页,被解雇CEO,控普京盟友夺权。选择离开俄罗斯,称“与互联网生意不相容”——这关键转折源于早年反权威种子,加上2013获圣基茨和尼维斯公民(捐25万美元),带3亿美元去瑞士银行。结果?他成“数字难民”,但也启动Telegram。
  6. 2013-2017:29岁创Telegram,移居柏林到迪拜,加密技术成核心,抓住隐私浪潮。
    和哥哥Nikolai开发Telegram,2013年推出,强调端到端加密、无广告。总部先柏林,2017年(33岁)移迪拜(获阿联酋公民2021年)。为什么选择?迪拜中立,不像俄欧有压力。这段让他特质升级:从社交王到隐私卫士,2010年起(26岁)开始精子捐赠,声称有100+孩子,体现“传播基因”的怪癖。2018年(34岁)俄封锁Telegram两年,他用域名伪装绕过——小聪明源于哥哥的加密天才。
  7. 2018-2020:34-36岁,TON项目起落,SEC叫停,俄解封,测试韧性和商业智慧。
    2018年推Gram加密币和TON,募17亿美元,但2020年(36岁)被美SEC禁(未注册证券),退款12亿。这挫折让他学到“别碰监管雷区”,但Telegram用户破5亿。他保持禁欲生活:间歇禁食、不吃肉酒咖毒,从2012年(28岁)起,2019年(35岁)试水断食——这些小习惯养成专注力,帮他度过封锁期。2020年俄解封后,同意反恐合作,但不妥协隐私。
  8. 2021-2025:37-41岁,获法国公民,Telegram盈利,用户10亿,却卷入逮捕和家事。
    2021年(37岁)获法国公民(改名Paul du Rove,后称愚人节玩笑)。2022年(38岁)推Telegram Premium赚钱。2024年(40岁)Telegram盈利超10亿营收,用户10亿,他批WhatsApp是“廉价仿品”。但2024年8月在法国机场被捕,控12罪包括未 moderation 致犯罪、拒合作(涉儿童图像、毒品等),保释500万欧元,禁离境——源于2017年法阿联酋“紫色音乐”间谍行动黑他手机。2025年3月(40岁)回迪拜,6月访Tucker Carlson称指控莫名。个人:有6孩子(3前女友),2024年称100+捐赠孩子,2025年宣布171亿财富分给106孩子(30岁后继承)。这些选择强化了他的“自由游侠”形象,但也暴露孤僻。

反过来瞧瞧,这位“隐私之王”也不是完美无缺。争议点一堆:Telegram因加密太强,被指成极端分子、毒贩、非法市场温床——俄、伊朗、印度、法都封或控它传播假新闻和恐怖内容,Durov拒后门,称“隐私无价”,但批评者说他间接纵容犯罪。2024法国逮捕更劲爆,涉共谋毒品洗钱、儿童虐待图像传播,罚款最高50万欧元、监禁10年,他喊冤说没拒合法请求。家事也不太平:瑞士前女友Irina Bolgar 2023年控他2021-2022虐待小儿子5次,停付15万欧元/月抚养费,法国启动未成年调查。精子捐赠100+孩子,伦理炸锅——有人赞“优生学”,有人批“匿名父亲不负责”,加上他声称分财富给106后代,像是科幻小说。总之,这些黑点让他从英雄变反派,证明“每一步都算数”——包括踩雷的那些。